2005 年至2021 年,这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持续超越的16 年。国内生产总值破百万亿,人均GDP 破一万美元,我们成功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取得了全面脱贫的历史性成就,经济总量从全球第六跃升至全球第二。
2005 年至2021 年,这是中国保险业疾步前行的16 年。16 年来,经历科学技术的革新迭代,交汇人口结构的时代变迁,中国保险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经济增长“助推器”。
高净值人群数量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日益壮大,根据阳光人寿- 胡润百富《2021 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风险管理白皮书》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中国拥有千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 108万户,且资产的安全与资产的传承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的核心需求。作为财富风险管理的核心金融工具,人寿保险的科学配置已经成为寿险行业发展的重要命题。
在胡润百富对中国高净值人群的长期追踪记录中,我非常认可保险对企业发展和家庭财富的重要意义。风险管理是财富安全和财富增长的基础,是值得每个人终身学习的方法论,而保险之于风险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成果,为高净值家庭和企业家们带来更多有关财富风险管理的启示,强化资产配置,助力财富长远传递。
最后,祝大家阅读愉快。
亮点一 企业家面临内外部双向风险挑战
有 95% 的企业家认为自己的企业面临外部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性风险、政策风险与信息系统风险 ;另有 90% 的企业家面临内部风险,包括资金流动性风险、生产运作类风险、战略管理风险和法律、会计、员工团队风险。其中,来自市场变化的风险(66%)是被企业家最普遍担忧的风险。面对市场变化,跟随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开辟海外市场也使许多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企业内部风险方面,93% 的企业存在资金压力。几乎所有的企业家认为有必要进行“家企隔离” 安排来保障家庭财富与家人生活。调研显示,企业家已通过购买大额寿险 (56%) 和大额年金险 (42%)的方式进行资产隔离。
亮点二 高净值人群关注 长远期财富发展变化
在个人和家庭的财富风险中,近一半的高净值人群担心“家庭资产增速太慢”(47%),四成人担心 “缺少对财富的传承规划”(39%),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目前 “缺少对财富的专业规划”(36%) 。以上数据体现出高净值人群对财富 的长期增值保值普遍有较高要求, “不进则退”是他们积极进行财富创造和财富管理的持久动力,但是 缺乏满意的投资渠道也是很多人手 持财富却仍然感到迷茫的原因。尤 其在近期房地产税落地、教育行业 “双减”、制造业“双控”等诸多政策变化的影响下,高净值人群对财 富的投资方向呈现出观望情绪和保 守心态。
亮点 三 全球财富配置趋势向金融资产倾斜
截止 2020 年,全球范围内的财富中,金融资产以 250 万亿美元的规模已经达到 52% 的占比,其中北美以111 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占总财富的72%,而在亚洲这一比例仅为 36%。随着资本市场在亚洲的日益成熟和金融普惠性的深化,在以亚洲为代表的成长型市场中,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将接受用金融资产替代传统的房地产投资。
对于全球范围内的超高净值人群,房地产和奢侈品资产仅占其总财富的 5.4%,而其持有的包括上市和未上市企业的公司股份占比超过一半(56.2%), 其余的 38.4% 的财富均来自于流动性资产,如现金、收入和分红等。在各国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下,权益投资占比的提升和固收类占比的下降也体现了高净值人群对资产增长的需求和对长期经济形势的看好。
亮点 四 高流动性金融工具深受青睐
本次调研显示,高净值家庭的三分之一资金用于流动型(34%)金融工具配 置,其次是投资型
(27%)和安全型(26%)金融产品配置,保障型金融工具占到家庭资金的 20%。尽管诸如货币基金、短期国债等产品的收益率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但流动性强的特点使其仍受到了 93% 的高净值家庭投资配置。在起长期保障作用的安全型投资中,62% 的高净值人群已配备寿险,43% 已配备商业养老保险。41% 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稳健型投资者,他们愿意为了收益而承担一定风险,但不会在高收益的吸引下尝试高风险投资,尤其不会贸然去将资金投向自己认识范围之外的领域。保险、银行理财、房产、朋友介绍的机会是最多被提及的投资渠道。
亮点 五 高净值人群看重 社交资本传承意义
78% 的高净值人群认为自己的社交资源可以为子女在职业发展上起到较大的作用,通过介绍自己的生意伙伴与子女熟悉(47%)、带子女参加朋友聚会(44%)和宴席(41%)以达到社会关系和人力资本的传递。34% 的高净值人群希望子女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并尽可能为其提供社会资源帮助。不论对子女未来的职业道路是否有期望和规划,高净值人群普遍希望可以将自身的“朋友圈”资源传递给下一代。
在资产的传承方面,65% 的高净值人群担忧子女对资产的管理能力,为此他们除培养子女的自身能力外,也有 51% 的高净值人群已经通过配置相关保险降低传承风险。
亮点六 保险配置将在未来高净值家庭中进一步加大
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提升促使高净值人群在未来调整投资资金的侧重方向,更为倾向增加保险类产品的投资配置,在市面上的多种投资产品中,保险类中的商业养老保险、重疾险、家财险、寿险、意外险都是高净值人群首要考虑在未来一年计划增加投资配置的产品。这与年龄的变化、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息息相关。在现有商业保险的基础上,未来三年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是高净值人群计划为自己、配偶、子女和父母加大配置的最主要的三类商业险种。59% 的高净值人群认为商业保险可以做到家庭财富与企业资金的风险隔离,提供基础保障(58%,人身保障及投资确定性等),并且实现长久期持有(47%)和财富传承(45%)。
1.1 经济发展
1.1.1 疫后世界经济复苏,国内经济平稳运行
在全球疫情反复、疫苗普及率仍待提高的大背景下,同时面临着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际物流运力紧张和关键零部件供应短缺等多重因素,中国 GDP 在 2020 年逆势前行,实际增长 2.3%,迈入百万亿人民币大关,人均 GDP 也超过 11,000 美元,继续向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前进,成为全球唯一逆势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建立,2021 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已达 82.3 万亿,同比增长 9.8%,两年平均增长 5.2%。分季度看,由于 2020 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冲击最严重,因此今年同期同比增速较高,达到 18.3%,第二季度回归至 7.9%,第三季度全国多地受到如暴雨等多重偶发因素的影响,以及电力的资源紧张和能耗双控,GDP 继
续放缓至 4.9%。尽管经济转型调整的压力存在,10 月 24日新华社发文指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定的 6% 增长目标“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实现”,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劲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在未来,随着偶发事件的影响减退,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和增加能源保供资源将继续维护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坚定高质量发展、低碳绿色发展的方向。联合国 2021 年 5 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
期报告中指出,鉴于世界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全球增长前景有所改善,将 2021 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预测的 4.7% 上调至 5.4%,同时对中国在 2021 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从 7.2% 上调至 8.2%。在 2021 年上半年,中国的投资蓬勃增长,商品出口增长稳健,在部分领域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状况,这也让世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预期有所提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中国将继续领跑整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1.1.2“双碳”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部分企业经营风险增大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做出了中国碳排放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的上游周期行业迎来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的较量之中,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蜕变。长期以来,中国依赖高能耗产业大规模扩张、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地方发展理念多注重“短平快”经济效益,然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告别以增速为核心的惯性思维,倒逼经济、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迈进。自从 2018 年以来,中国高耗能制造业的企业加速退出,高耗能企业在 2017 年后持续每年减少。
在 2021 年初的“两会”上,“十四五”纲要继续强调 “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新增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制造业要求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发展壮大战 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优先升级。随着近期全球各国能 源危机的出现,天然气、煤炭、原油等价格的暴涨,2021 年 9 月开始的“限电潮”更加凸显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急迫性,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行业,是中国经济 系统迭代、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我国尚处在减碳的初期探索阶段,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调整,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转型压力,除政策风险外,还伴随着其他多种风险的增加。例如,转型中对新技术、新设备资金投入将加大财务风险 ;技术的代际更迭也会带来新的竞争对手 ;全球发展绿色经济的舆论导向影响需求端消费者的偏好,消费结构的变化倒逼供给端改革,部分老产品被市场淘汰 ;上游供应链中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生产成本、压缩利润空间 ;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扩大或推高碳排放权价格 ;对符合低碳发展的创新企业的投资,同样面临技术不成熟、市场不成熟的投资风险。因此,企业应提升风险防控意识,了解自身风险、建立防控机制,合理配置相关金融产品,在风险中把握机遇、稳中求胜。
1.1.3 世界经济逆全球化势头不减,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内外均有更多发展空间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在 2020年急剧收缩 3.6% 之后,尽管今年以来在中国和美国强劲反弹的带动下,增长前景有所改善,但许多国家对疫情不足够的防控局势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广泛复苏。WTO 数据显示, 2020 年全球进口贸易总额 35.4 万亿美元,较 2019 年下降 7.6%,达到四年来最低值。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各国内需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均呈现出分化的趋势,逆全球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暗流涌动,各主要经济体都尝试通过“福利化”计划的实施改善社会矛盾。
中国外贸出口在严峻的大环境下,凭借相对价格优势和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敏感程度)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同时,14 亿人口、 4 亿中等收入人群也为扩大内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们有最完整的产业链,并经受住了中美贸易摩擦的考验,体制的优势和民众的拥护使我们在疫情攻坚战中表现优异,这也极大地增加了我国企业家们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我国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
世界经济的不明朗和疫情形势的反复波动,全球经济在长期的缓慢增长期中,一定程度上使得个人海外资产配置所面临的投资难度加大,风险系数增长,而同时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扩大内需的发展道路为高净值人群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1.1.4 “房住不炒”机制长效建立,高杠杆房产投资优势减小
从 90 年代末以来,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强劲增长和城镇人口扩张,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长期繁荣,持续上涨的房价成为拉动 GDP 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2020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14.14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7.0%,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6.8%。
2016 年底,中国政府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房地产政策总基调,减少房地产的金融投资属性,严控房地产市场风险。尽管在 2020 年受到疫情影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显著增大,房地产政策有所放松,但在疫情缓和后,央行明确指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进一步彰显了中央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性和坚决性。后续各项调控新规的出台,如“三道红线”——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 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 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 1 倍 ;“两个上限”——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 40%,个人房贷上限 32.5%,房地产调控形成了全方位、体系化的新框架。
2021 年下半年以来,二手房市场明显降温,房价下跌城市数量在九月创下六年来新高。以恒大为代表的高负债房企出现违约,多年来高杠杆的运行模式在逐渐改变。10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文章指出 :“要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做好试点工作”。房地产税的落实进一步加速了房产向本质住房属性的回归,其作为投资品的金融属性优势将受到削弱。在税法的调节之下,房产持有成本加重,市场展现出更多的正常化需求。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增长阶段,“房住不炒”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加国家创新竞争力所必将坚持的底线。
2.1 政策变化
2.1.1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国家推进商业养老保险产业发展
2010 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 岁)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负增长,突出表现为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上升。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老龄化程度快速提高,60 岁以上人口占比 18.7%,而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 1.3,处于低生育水平。未来 10 至 20 年,中国老龄化速度将继续加快。
改革开放后,人口数量红利曾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 2013 年之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
(15-59 岁)数量达到顶峰,随后开始下降。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减小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我国部分制造业开始像其它东南亚国家转移,并将在未来长期持续地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对养老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保
险行业协会 2020 年 11 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
究报告》指出,预计未来 5 年至 10 年时间,我国将有 8 万
亿元至 10 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亟需商业养老金融产品补足补全。央行 2021《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指出,我国养老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还处于起步阶段,允许保险等金融机构发挥自身行业特点,提供合适的养老金融产品,稳步推进商业养老金融改革发展。
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也推动我国保险市场的业务核心在过去十年中从理财型寿险转向养老险、医疗险。已有部分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筹建养老社区、康复医院等重资产,构建 “保险 + 养老 + 医疗”三位一体的产品体系,全方位为个人养老解决后顾之忧。
2.1.2 “三胎”开放鼓励生育,中小学“双减”政策扩大教育公平
在“七普”结果发布的 20 天后,“三胎”政策出台。政策明确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设施,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同向发力,有利于满足更多家庭的生育意愿,有利于提振生育水平”。与“三胎”开放相对应的,在义务教育层面,2021 年 5 月教育“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审议通过,对校内教育均衡提出了**要求,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拟推进的教师轮岗制度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公平。同时,学科教培行业遭遇了严重冲击,资本长期以来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公立教育的入侵被打断。但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家长们事实上对子女的升学期望、未来发展的期望只增不减。
根据胡润百富2020 年的调查,尽管疫情导致学校停课、语言考试推迟、出入境管制等,高净值人群子女的留学需求有可能暂缓,但总体上并没有改变留学计划。高净值人群希望培养子女国际化的视野和人际沟通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在国内教育资源仍不平衡的现实下,寻找国际优秀教育资源依然是部分高净值人群的刚性需求。面对留学对资金的需求,教育金保险的强制储蓄和保障的双重功能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以及部分金融机构的“直通藤校”等项目,可以帮助孩子尽早做好规划,争取到**入学机会。
2.1.3 商业健康保险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
随着国家基本医保保障压力的日趋增加,健全多层次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要求到 2030 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需要共建、共治、共享医保治理新格局。在多层次保障体系上,2021 年 9 月发布的《“十四五”全面医疗保障规划》中为商业保险专列一节,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生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逐步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与中医药机构合作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开发中医治未病等保险产品。更加注重发挥商业医疗保险作用,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创新完善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近年来发展强劲,2020 年其保费规模首次突破 8,000 亿元大关,成为保险市场仅次于寿险和车险的第三大险种,从产品结构上看,其中重疾险占比超过一半。自 2016 年以来,百万医疗险等高端保险产品达到了超高速的增长。同时,护理险、失能险等险种尚未成为主流。
自 2016 年《“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发布以来,“保险+ 健康管理”模式的产品成为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的选择。通过健康管理,保险的作用从事后理赔逐渐转向事前预防,有效地提升了客户的参与意识及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满足高净值人群日益增长的家庭医生、互联网医疗等新型就医模式的需求。
2.1.4 高净值人群财富风险管理综述
胡润表示 :“中国高端消费者特别值得关注,因为他们消费能力很强,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中国高净值人群对未来中国经济的信心增强,高净值人群经济信心指数达 6.51 分(满分 10 分),高于前两年,并且是这十年来除 2018 年以外的最高分。表示“非常有信心”的比例增长至 47%,是十年来最高。
我们将拥有 1,000 万人民币及以上资产的中国家庭定义为“高净值家庭”。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中国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 202 万户,比上年增加 4 万户,增加2% ;其中拥有千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 108 万户 ;拥有亿元人民币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 13 万户,比上年增加 3,000 户,增加 2.4%,其中拥有亿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7.7 万户 ;拥有 3000 万美金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 8.6 万户,比上年增加 2,100 户,增加 2.5%,其中拥有 3000 万美金可投资资产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 5.4 万户。
千万人民币资产“高净值家庭”中,企业主占到 60%,比上年减少 5 个百分点。企业资产占其所有资产的 59% ;金领主要包括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高层人士,他们拥有公司股份、高昂的年薪、分红等来保证稳定的高收入,这部分人占 20%,和上年一样 ;炒房者主要指投资房地产,拥有数套房产的财富人士,这部分人占 10%。房产投资占到他们总财富的 59% ;职业股民是从事股票、期货等金融投资的专业人士。这部分人占 10%。现金及股票占到其总财富的 65%。
在高净值家庭的地域分布上,北京在 2020 年依然是拥有最多千万人民币资产“高净值家庭”的地区。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除北京以外,天津是中国北方城市里第二个上榜的,高净值家庭数量为全国第十。其余八个城市均在东南沿海地区。
风险管理是高净值人群在工作与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企业经营中,不断变化的市场风险需要时时关注与应对,
企业传承中掌权人的交接是对内部管理的考验,家企隔离的安排可帮助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对家庭财富的影响,同时还有政策风险、法律风险与意外风险需要企业家们未雨绸缪,将“不可控”变为“不担心”。在个人投资方面,财富也同样受到股市波动、市场变化、企业业务表现等多方面的风险因素影响,分散投资这一朴素的理念依然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投资底层逻辑。在家庭中,子女的学业发展同样需要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案,保障父辈的社交资源与物质财富的长久传承。对于不那么遥远的未来,高净值人群自身的医疗需求和养老需求均需长期、安全、稳定的资金支持,相关金融工具的配置帮助高净值人群医有所保、老有所归。
进入 21 世纪,全球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管理模式都在变化中给予企业家们新的挑战。可以说,企业面临着新的“时代形势”。企业风险管理从出现伊始发展至今,历经许多事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2008 年,人类社会的经济领域再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全球金融危机。一时间,企业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风险管理立刻升级为全球最热的话题。时至今日,十数年间发生的金融危机、全球疫情、各类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等对各种企业的冲击也是史无前例的,风险管理开始深入中国企业经营者的思考范畴。根据调研所知,企业主普遍在企业日常经营中面临外部风险(95%)和内部风险(90%)的挑战。
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